【妇幼科普 】手足口病高发季,家有萌娃看过来!
随着气温升高,手足口病也进入高发期,特别是通过幼儿园、游乐场等儿童聚集地传播,最近手足口病的小患儿明显增多。这些防护和护理知识家长请收好,守护孩子健康你我同行!
一、认识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,主要影响5岁及以下儿童。该病全年均可发病,但4-7月和9-11月为发病高峰。
1
主要致病病毒
★ 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的多个血清型,以及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等。
★ 近年来,CVA6已成为继CVA16、EV-A71之后的又一主要病原。
2
临床表现
★ 多以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★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,呈自限性,一般预后良好,7-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,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
★ 感染过一种病毒后,仍可能感染其他类型的病毒。因此,即使曾经患过手足口病,仍需注意预防。
3
传染源和传染途径
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,通过其粪便、鼻咽分泌物、疱疹液和唾液等排出的病毒造成传播。
★ 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,如玩具、门把手、楼梯扶手和桌面等传播,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★ 在患者发病前几天,就可在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检出肠道病毒,粪便中的排毒时间可持续2-3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二、科学预防,筑牢家庭防线
1、个人卫生是关键!洗手!洗手!洗手!
2、环境消毒不可少!
3、减少感染风险要注意!
4、疫苗接种是最佳防护(虽然不能预防所有类型,但能预防最凶险的毒株)。
三、家庭护理实用指南
如果孩子已经感染,科学护理能减轻不适,促进孩子恢复。
1. 隔离防护
患儿应居家隔离至所有症状消失后1周,家长接触患儿后要及时洗手,避免成人携带传播。
2. 饮食管理
食物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(如米粥、面条、馄饨),避免冰冷、辛辣、酸性等刺激性食物,用吸管喝流食可避开口腔溃疡疼痛区,鼓励多喝温开水,预防脱水。
3. 口腔护理
饭后用淡盐水(温开水+少许食盐)漱口,不会漱口的小宝宝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,口腔溃疡疼痛严重时,询医生使用缓解疼痛的喷剂。
4. 皮疹护理
剪短指甲,避免抓破皮疹。穿宽松柔软的衣物,减少摩擦,臀部有皮疹的宝宝,保持臀部清洁干燥。
5. 发热处理
38.5℃以下物理降温(温水擦浴、减少衣物),38.5℃以上按医嘱使用退热药。
出现这些症状
立即就医!
多数手足口病可在家护理恢复,但出现以下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:
1、 持续高热不退(39℃以上常规退热效果差);
2、精神萎靡、嗜睡或烦躁不安、肢体抖动;
3、呼吸急促、困难(排除鼻塞影响);
4、频繁呕吐、不能进食;
5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发凉、皮肤出现花纹。
关注儿童健康
手足口病虽然传染性强,但可防可控。通过科学预防、细心护理,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。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,平安度过这个手足口病高发季!